水中溶解氧的测定主要基于溶解氧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与测定试剂之间的反应。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测定原理: 1、碘量法:这种方法通过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溶液,水中的溶解氧会将低价锰氧化成高价锰,生成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沉淀。随后,加入酸使沉淀溶解,并与碘离子反应释放出游离碘。再利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对释放出的碘进行滴定,从而计算溶解氧的含量。 2、膜电极法:该方法利用特定的膜电极,该电极内部含有电解质,并通过选择性薄膜封闭。水和可溶解物质无法透过这层膜,但氧气和部分其他气体可以。将这种电极放入待测水中,电极的氧气渗透膜允许氧气进入,并在阴极和阳极之间产生电流。电流的强度与溶解氧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可以测定溶解氧的含量。但需要注意的是,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硫、硫化氢、氢和二氧化碳等也可能透过薄膜,影响测量结果。 3、光学法:基于氧气对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吸收光的强度来确定溶解氧的浓度。常见的方法有光电比色法、荧光法和光解电流法等。这些技术通常涉及将特定光源照射到水样上,并测量光强度的变化,从而推算出溶解氧的浓度。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例如,碘量法虽然准确,但操作相对复杂;膜电极法可以快速响应,但可能受到其他气体的干扰;光学法则提供了非接触式的测量方式,但可能受到水样颜色和浊度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测定方法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进行权衡。
|